最近网上对“文化大革命”争论很多,出现了两种极端的观点,有人要重新认识,有人要全盘否定。作为“文化大革命”的亲历者,我想客观地谈点自己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是按照马列的理想建设社会主义的。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变修了,偏离了马列的社会主义,杜勒斯提出对社会主义实行“和平演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富反坏右“人还在,心不死”,知识分子有民主个人主义倾向,党内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出现了路线争论。为了反修防修,毛主席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后来苏联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被“和平演变”了,资本主义在苏联复辟了,证明了毛主席当年的担心和预见,“文化大革命”是他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的问题是没有与时俱进,认为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生产资料公有消除了阶级存在的基础,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当时我们一些“老三届”知青,在“地下”学习讨论理论问题。我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生产资料的公有与劳动力个人所有的矛盾,需要按劳分配,还存在个人利益,可以进行人民内部的“斗私批修”,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但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由于认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扩大化、极端化了。
中国是“一穷二白”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实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改革开放我国从国情出发,改成了多种多有制共同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由于存在公有和非公有两种所有制,必然会产生两种思想意识。由于存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党内出现了腐败分子,“公知”们崇洋媚外,社会风气变坏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怀念过去,重提阶级斗争,要重新认识“文化大革命”,而“文化大革命”受过伤害和现在富起来的人,要全盘否定“文化大革命”,因而出现了激烈争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国有经济是主导,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性质;民营经济是基础,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经济。民营经济虽然导致贫富差距拉大,但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阶级社会,不能用阶级斗争的办法处理社会矛盾,不能用“抓革命促生产”的办法建设社会主义。美国打压遏制中国,我们要防范美国“和平演变”,走共同富裕道路,构建和谐社会,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要优势互补,同心同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张宝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